首页>市场>正文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1-10-18 12:59:54   来源: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经济界面】

   近日,黄河流域秋汛引发社会关注。从9月27日至10月5日,黄河中下游发生了3场编号洪水;10月10日,黄河干流下游部分河段的秋汛洪水超警戒流量。黄河下游河段面临长时间、高水位、大流量考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沿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黄河安澜的迫切需要。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着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20年不断流,创造岁岁安澜的奇迹

  【案例】

   2020年6月,宁夏承担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任,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全区水土流失实现总体逆转,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保持Ⅱ类进Ⅱ类出;同时,重点发展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等九大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步伐加快。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同时,黄河也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善淤、善决、善徙”,历史上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看来,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黄河流域覆盖多个国家级城市群,在我国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黄河治理作为治国兴邦的大事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

  如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流域用水增长过快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黄河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国土绿化水平和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此外,黄河流域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黄河流域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征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生态建设重点各有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

  黄河流域生态脆弱,上游的高原冰川、草原草甸和三江源、祁连山,中游的黄土高原,下游的黄河三角洲等,都极易发生退化,恢复难度极大且过程缓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沿黄各省区产业倚能倚重、低质低效问题突出,以能源化工、原材料、农牧业等为主导的特征明显,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黄河流域创新能力不够强,这是沿黄各省区共同面临的一个短板。整体来看,黄河流域缺乏一个能够带动周边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没有形成龙头带动效应。”黄征学说。

  2、全流域协同合作,守好生态环境生命线

  【案例】

   日前,青海省决定自2021年8月1日至2026年7月31日,黄河流域青海段部分水域严禁一切天然鱼类捕捞活动。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禁捕期内扎陵湖、鄂陵湖、黄河尖扎段等7个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垂钓活动。此外,每年8月20日至11月20日为龙羊峡水库的特许捕捞期,其间只限捕捞大水面增殖的池沼公鱼,严禁捕捞其他鱼类资源。

  如今,黄河上游多省区已行动起来,协同共护“母亲河”。

  今年3月,甘肃、四川两省政府协商签订了《黄河流域(四川-甘肃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协议约定,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两省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黄河流域川甘横向生态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流域内污染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环保能力建设等工作。

  近期,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签订跨界水体监测信息共享协议。依据协议,双方要共享相关信息,定期组织开展联合监测,会商研判监测结果,为水污染防治决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赵璐向记者表示,黄河流域国家战略将生态优先放在第一位。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生态类型多样且生态脆弱区分布广,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的最大刚性约束。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广域性、整体性、时滞性,其治理本身是一个动态、多维的时空概念。

  赵璐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要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聚焦水安全、生态环保、植被恢复、水沙调控等生态保护重点领域,统筹谋划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基本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能力。

  “应加强全流域协同合作,进一步强化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跨界公共问题的区域间协同治理,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合力。”赵璐说。

  黄征学表示,要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统筹谋划上中下游、干流支流、左右两岸的保护和治理,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统筹水资源分配利用与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等。建立健全统分结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上下齐心、协力推进黄河保护和治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3、推动城市一体化建设,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案例】

   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家住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的刘先生和家人来到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沿着木栈道,穿过芦苇荡,欣赏飞鸟、怪柳、“红地毯”,感受湿地生态之美。“虽然因为天气、汛情原因,我们没能看到河海交汇,但也强烈感受到黄河生态环境的变化,不虚此行。”刘先生说。

  长期以来,受地理条件等制约,沿黄各省区经济联系度历来不高,区域分工协作意识不强,高效协同发展机制尚不完善。“沿黄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山东、河南两省份GDP占沿黄9省区GDP总量的一半以上。”赵璐说。

  对此,赵璐认为,黄河流域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发挥科技赋能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发展,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充分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构建高效协作的创新网络和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培育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赵璐表示,应遵循流域和区域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黄河流域各省区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并通过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升黄河流域内部以及与我国其他区域之间的协同联系,提升沿黄城市群的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此外,刘云中介绍,与长江经济带相比,黄河流域航运能力不足,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空间不均衡性更加突出,使得实现流域城市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比如,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西安市、郑州市、济南市对外辐射能力较强,但在群体内凝聚力和吸引力较弱。

  “黄河流域城市间经济联系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强北弱、东密西疏’的布局特征。”刘云中说,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加快城市群内部轨道交通、通信网络、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以综合交通通道为支撑,加快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优化航空交通网络,便利人员往来和要素流动;增强城市群之间发展协调性,避免同质化建设和低水平竞争,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的城市群发展新格局,引领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黄征学表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根据各地区资源、要素禀赋和发展基础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产业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黄河流域开放新格局,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

  (本报记者 刘坤)

  “数说”黄河流域

  ●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

  ●黄河流域分布有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等农产品主产区,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

  ●黄河上中游大部分地区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气候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446毫米,仅为长江流域的40%;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47亿立方米,不到长江的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

  ●黄河流域水沙关系不协调,下游泥沙淤积、河道摆动、“地上悬河”等老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下游滩区仍有近百万人受洪水威胁,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引发超标准洪水的风险依然存在。

  (刘坤整理) 【编辑:刘星辰】

关键词:

为你推荐